三、积极支撑水资源管理与水生态保护
⑧做好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文水质监测分析评价工作。
进一步强化监测分析,实施《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2024年)水文水质监测方案》。
加快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重点开展洪水期水文全过程水质跟踪监测与分析,逐步优化水质“四预”功能,做细《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和中线总干渠水文水质监测分析评价月报》。
⑨深化水文水资源监测分析。
强化母亲河(湖)复苏行动水文支撑,建立完善母亲河水文监测体系,编制监测方案,加强水文动态监测分析。
做好永定河、西辽河、京杭大运河、黑河和石羊河等重点河湖水文监测分析,强化水资源预测预警。
完善全国水资源监测体系,发布全国省界断面名录,针对已批复的跨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逐断面制修订水文监测方案。
发布生态流量监测预警典型案例,规范水利工程生态流量监测技术要求。
⑩全面推进水质水生态监测工作。
编制全国水质水生态监测规划,更新《国家基本水质站名录》,优化完善水质水生态监测站网。
研究制定水质监测质量和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做好年度能力验证工作。
做好重要江河湖库、饮用水水源地和重点水生态敏感区的水质水生态监测及评价工作。
11着力提升地下水监测评价水平。
强化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运维管理,推动地方监测站网数据上传至国家平台和国家地下水监测二期工程尽快实施。
强化海(咸)水入侵区水质监测与分析评价,加强华北地区和重点区域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评价。
四、持续提升水文行业管理能力
12健全水文法治体系。
持续加强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水文条例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积极推进国家水文站网管理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设,完善水文领域政策制度体系。
13强化水文站网管理。
加强第一批认定百年水文站的建设管理,继续优选认定第二批百年水文站。
严格水文行政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
加强对水利工程配套水文站点的行业管理,推进数据汇交和应用。
14加大水文宣传和文化建设。
推选建设一批特色水文展示馆(厅),举办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成就展。
围绕防汛水文测报和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等水文重点工作做好宣传。
15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推动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落地见效,加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强化基层末梢的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规范执行操作规程。
五、大力推进水文科技创新
16加强水文监测新技术研发应用。
深化与高校、企业等合作,持续开展流量、泥沙、冰情、水深、地形等先进监测技术研发攻关,加快先进仪器设备投产应用。
17加强水文专业模型研发。
加快产汇流水文模型、洪水演进水动力学模型研发应用,推动实现云中雨、落地雨、本站洪水监测预报并延伸产汇流及洪水演进预报。